追寻那些沉留夜郎谷底的神韵
作者:周真龙
作者简介:
周真龙,贵州省贵阳市人,1964年生,彝族,转业军人,研究生。养鸽,爱鸽,写鸽。少数民族作家,民间文艺家,诗人。多部专著公开发行出版。尤喜信鸽文学,赛鸽代表作《太阳鸟》作为厚礼献给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引起广泛关注,另外《信鸽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》、《生态文明与赛鸽》等理论文章多次获奖。养鸽三对,以少胜多,专指公棚,胜败亦乐。悟道:名鸽最喜公正赛,文化飞奴求快活。万事随缘真自在,一心不起即弥陀。偏爱种血凡龙速霸龙,以龙为仰。配对法则差异组合。每交均能中奖,以鸽会友即缘。
“天无三日晴”,说明高原上的雨量充沛,鸽子不光是太阳鸟,它也喜欢雨中风景,离不开雨水,一场大雨到来鸽们展翅沐浴,欢喜场面令人皆惊。“地无三里坪”,山高坡陡,起起落落,谁是英雄健儿,一眼望穿。“人无三分银”,穷则思变,奋力赶超,好鸽子源源不断落点夜郎大地。
贵州近几年来呈现公棚敢干,鸽友敢卖,比赛敢拼,接二连三的名鸽展卖,决赛拍卖,都让外人对贵州另眼小瞧,刮目相看。对待公棚产业,中鸽协极为重视,规范训赛,文明竞翔,领导调研,会员建言,由信鸽大国向信鸽强国的发展,战鼓不停,一路向前,贵州公棚要抢占高点,立于不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,走自己的路,攻坚克难,在多山多雨少钱的实际中扬帆前进。
重诚信,敢兑现是必不可少的举措。作为公棚还应经常反思克难前行中的问题。如果只比收多少,不注重养得好,结果也是不好,公棚要敢为人先,把鸽友对赛鸽运动的热爱引导走进正确方向,不断提高对比赛技巧的认识。有的公棚推出了“教练解析”“名鸽讲座”“论坛鉴赏”等无疑是对鸽友加强互动,切磋技艺的好方法。
鸽友放手引进名鸽看重的还是公棚精彩比拼的平台,敢拼才会赢不是一句空话,从学习提高素质本领,到占有名鸽种血先机都是取胜的套路,在一系列的名鸽交易过程中鸽友参悟而认的“腾笼换鸟”“凤凰涅槃”拼尽浑身解素。一是要引进外面的好鸽子,与时俱进,拿来主义。二是不忘本土的优秀鸽子。近读海尔曼、盖比、速霸龙养鸽札记,体悟他们对引种、配对作育的一些奥妙颇受启发,三位大师都坚持不断引进,每年比赛结束,本身养着好鸽子,但还是要再找到更好的。但都要求任何时候不让目光偏离本土。
海尔曼则十分强调在当地飞出成绩的鸽子配合优秀的近血鸽,是找到黄金配对的关键。速霸龙更多指出“绝对保持配对中有一羽十分优秀的赛绩鸽”。盖比鲜明个性令人折服:“不能把鸽子养得太娇,最爱适于自然的鸽子”。他们的举动十分明确地启示我们“赛鸽一定要切合当地实际”这就是“本土观”。贵州的客观自然条件是什么呢?养在山区比在山区,译成当地白话,就是要养在贵州山区能夺奖取胜的鸽子。实践一再表明:贵州是有好鸽子的。一次在北京采访,一位鸽友把他三年冠的种父母鸽亮出来,一看,我眼睛就更亮了,地道的贵州足环贵州鸽。
上海一位资深名家近来公棚赛、地方赛成绩都直取前10名,他每年都会信心百倍地引进红枫决赛后归巢的当地鸽子。成功说明大师有超常的智慧,他们赢在对赛鸽文化的正确判定上。花溪鸽友刘万夫,从小爱鸽入迷。参军复员后,一边工作,一边养鸽。有人说:“你都养得好鸽子,咱用手心煎鸡蛋给你吃!”开玩笑的话很快成了笑柄。头年立棚,二年就获500公里,700公里冠军,喝着芳香甘淳的庆功酒,我们谈鸽论道一直到鸡叫半夜。有名“砂地罗卜”鸽舍的黄刚,一羽贵州当地的灰羽雄鸽“CHN2012-23-183235”2次500公里冠军,一次1000公里冠军,该鸽系不仅在当地公棚年年入赏高位,支援外地鸽友也表现极优,被鸽友誉为“印钞机”“摇钱树”。
黄刚先生将爱鸽送到我手上欣赏研习时,若不是闪闪金杯作证,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冠军原来如此。偏小的体形,普普通通的眼砂,也没有什么丰满强悍的手感。典型地道的“贵州山货”。但屡战公棚屡胜,谁也不能否定。黄先生鸽子养得极为随意,雄雌长年混关混养,饲料极其粗糙,这很像盖比的风格。然而用看似极简单的套路每年都赢得了骄人的成绩,不正是高手的绝妙之处么?已故陈元光先生的“夜郎系”尾宽毛厚,眼砂土里土气,然而500公里频频夺冠,都说明了贵州好鸽子无处不在的辉煌丰彩。
好鸽的断言,是靠文化的刀子去切削。一位文化大师在《百年巴金》中这样写道:“巴金又不是胡适、林语堂、徐志摩、钱钟书这样的‘西派作家’。他对世界文化潮流并不陌生,但从未领受过中国现代崇拜心理的仰望,从未沾染过丝毫那怕是变了样的‘文化贵族’色彩,基本上只是一种朴实的本土存在。同样,贵州公棚要实现长远目标,必然要坚持贵州夜郎谷底的特色,“本土存在”也反映了对贵州鸽子的开放包容和坚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