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見一些鴿友,在比賽中入賞一羽冠軍鴿、入賞鴿或伯馬鴿,即高興得視如珍寶,馬上進行所謂的“育種”工作,殊不知這只是盲目的試種,根本還談不上有育種必要與價值,鴿友的想法太單純,把“育種”看得太簡單了!相信海翔參賽經驗豐富的鴿友都知道,此季原配對作出一羽入賞鴿,不代表下次或下季會再作出同等素質的入賞鴿,倘若父、母鴿是來自不同鴿系血統,第一次經異血雜交作出入賞鴿,那不確定的因素更高,子代的素質更參差不齊。
原因是鴿子每一次配對,基因就會重新排列組合,公鴿包含上代家族基因、母鴿包含上代家族基因,中間不知融合過幾個鴿系血統,配對雙方多重家族基因再相互融合重組,會產生多種複雜不一樣的組合,也就是說會產生不同素質的下代,雙方家族的血統越複雜、遺傳越不穩定,除非某一方具有強勢遺傳或雙方都來自成績優異的家族,無論遺傳自那一方,都會作出優異的下代。
早期鴿子配對,不諱言地說是胡亂配,因為不懂,把公的母的湊在一起就是配對,別人鴿子配對或許要花上大半天,而我配對只要二、三十分鐘,因為我認為只要福至心靈有那個感覺,配起對來就特別順。其實配對是一門學問,但又沒有一定的公式,並不是冠軍配冠軍就會產生出冠軍如此簡單,也不是把好的公鴿配好的母鴿就一定會生出優秀的選手鴿,往往最佳配對鴿不是很刻意去安排的,或許是福報吧!沒有福報的人養不到好鴿子,即時有好鴿子也飛不出好的成績。
其實當初配對的要求上,並非兄弟姊妹或是母子還是父女的這種配法,因為當時是要求在比賽上,根本談不上育種。配對鴿要有好的血統,這點是不能忽略的,況且配對並非一成不變,一般人常常有了好成績即一配定終身,但改變一下是不是會更好?這些是必須加以嘗試的,千萬不要以為一對好鴿即能走遍天下,而是必須不斷注入新血、不斷精進,才能代代強勢立於不敗。另在台灣的氣候環境中,鴿齡五歲皆已進入更年期階段,因此趁種鴿年輕時使用會有比較好的效果。
有關種鴿的管理皆以平常心來照顧種鴿,平時要做好鴿舍的清潔,對於疾病的預防,體內、外寄生蟲的驅除皆確實去做,不可以投機取巧,謹守「該給的一樣也不能少,不該給的一樣也不能多」的原則,如果該做的、該給的疏忽了、減少了,所謂「環環相扣」,不能因小而失大。所以不僅是種鴿的管理,所有相關事項如配對作育、幼鴿照料、選手的操訓飼料給予、疾病的防治、體內蟲的處理…等,都不能輕忽,也不能有差錯,否則「一失手可能滿盤皆輸」。
對於鴿子居住的環境,盡可能給予寬敞的居住空間,再加上通風良好、乾燥適度,對鴿子的健康是很大的幫助;如果鴿隻擁擠、通風不良,又潮濕悶熱,這對鴿子的健康是大打折扣,要出好子代無異是緣木求魚。飼料給予的方法僅是一個原則,沒有一成不變的養法。
千萬別「道聽塗說」,給食應有彈性,什麼時候哪種食物該多些,什麼時候哪種食物該少些,是視鴿隻當時的情況而決定。配對育出的幼鴿,約25日左右能夠自行進食飲水之際,就會將幼鴿移至選手鴿舍,這段期間會給幼鴿最好的飼料、喝最乾淨的水。
在雛鴿時期偏重蛋白質與磷酸鈣的補給,出櫥上選手鴿舍時期著重蛋白質與纖維質,換毛後各營養素均衡攝取,比賽時期則以醣類與碳水化合物為重。育種之前鴿友必須要有一個觀念,「最好的鴿子一定要配上最好的」,若一羽一百分的優秀種鴿配上一羽六十分平凡的鴿子,那整個育種過程勢必前功盡棄,註定要失敗。育種只要一方有劣質的因素存在,下代不僅會遺傳這些劣質因數,更會降低原有的鴿系素質,所以要非常審慎小心,育種鴿雙方的鴿系血統與家族成績一定要詳查清楚,才可進行育種的工作。
談到育種,鴿友大都會採近親的方式,以同鴿系血緣配對作育後代,維繫該鴿系血統的純度,例如父女配、母子配、隔代配或多重近親配等等;但在實際的育種過程中,使用太過的近親配,如多重近親或極端的父女配、母子配,反而會出現因血緣太近而產生弱智、體質退化、體型變小及畸形等現象,所以在近親育種的過程,最好使用隔代的方式;如第一代配第三代、第二代配第四代等,較不會產生上述的情形,可長期將一個鴿系血統延續及保留。
若一個鴿系長期近親育種繁殖,還會產生一個現象,那就是鴿系的體質與活力會逐漸衰退,體質變差抵抗力弱自然會影響競翔成績,所以近親到一定的程度,應適時融入外血來改變,活化該近親鴿系的體質與活力,在實際的育種過程,保有3/4的近親血統×1/4的外血,這樣在留種或作出比賽都有很好的效果。
當發現一個競翔成績相當優異的鴿系後,首先還是以近親的方式,保留該鴿系血統的純正,培育多羽該系血統純正的下代鴿,下代鴿再融入與該系同等或更優異的鴿系,經由實際比賽的驗證,再決定以1/2×1/2、1/3×1/3或3/4×1/4的方式作育,比賽入賞的鴿子再回交上代鴿,反覆的比賽回交留種,一個鴿系優異的血統與成績就能被保留延續。
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賽鴿王國,競翔成績是賽鴿的最高指標,所以成績紀錄成為育種最終價值與目的,一個競翔成績優異的鴿子或鴿系,才有具體育種的價值,而育種的目的就是要延續其優異的競翔成績。在育種的過程,下代都須不斷透過比賽的驗證,來證明育種的方向是不是正確,才能真正達到育種、配對與管理的目的。